貼秋膘是我國民間傳統(tǒng)的秋季滋補方法。夏季寶寶不好好吃飯、睡不好,因而會出現(xiàn)精神不振、情緒不寧的情況,生長發(fā)育容易受到影響。隨著秋季的到來,天氣轉(zhuǎn)涼,一解夏日的煩悶,舒適的環(huán)境讓寶寶的身體得到調(diào)整,腸胃功能也日漸恢復。但一些家長反映,寶寶“貼膘”后,有諸如厭食、腹瀉的情況發(fā)生。這是因為進入秋季后寶寶腸胃功能需要一個過渡期,如果這個時候媽媽忙著給寶寶“貼膘”,反而加重寶寶的腸胃負擔。
本文由snsnb.com提供
貼秋膘并不是簡單的“以肉補肉”,媽媽在飲食和生活中需要注意幾個問題:
一忌“一視同仁”。中醫(yī)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,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,虛癥又有陰虛、陽虛、氣虛、血虛之分,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,否則適得其反,會傷害身體。所以媽媽在給自己的寶寶考慮秋補時也要留意到,自己的寶寶是否適合“貼秋膘”。
需要“貼秋膘”的寶寶:先天不足、身體發(fā)育緩慢的寶寶;免疫力低下的寶寶;挑食偏食的寶寶;
不宜“貼秋膘”的寶寶:正在患病的寶寶;腸胃功能不好的寶寶;肥胖型寶寶。
二忌凡補必肉。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,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(yǎng),而且味美可口。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,特別對胃腸功能較弱的寶寶來說,很容易會不堪重負,造成消化不良。所以喂食的時候肉量不能過多,同時還要注意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(zhì)的補充,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,宜適量增加以下營養(yǎng):
適量的蛋白質(zhì):攝取適量的蛋白質(zhì)不僅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,還能促進寶寶機體的身長發(fā)育。在豬肉、牛肉等畜肉和雞肉、鴨肉等禽肉中蛋白質(zhì)的含量豐富,此外,魚肉和豆制品中也含有大量優(yōu)質(zhì)的蛋白質(zhì)。是寶寶貼秋膘的不可忽視的微量元素:秋季寶寶的血色素普遍偏低,所以秋補的重要礦物質(zhì)之一是鐵,而礦物質(zhì)能在肉類及動物肝臟中攝取,因此平時飲食中可以適當挑選此類食材。此外,秋季還要給寶寶補充鋅、鈣和硒,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功能。
少吃的生冷、油炸食物:立秋后,西瓜一定要少吃,特別是冰西瓜,最好不要讓寶寶吃。油炸食品,如油餅和薯條等也少吃為宜,因為油炸食物脂肪多,熱量高,對寶寶腸胃容易造成負擔。值得一提的是,給寶寶吃的食物不要太咸,半歲內(nèi)可以不吃鹽,半歲以上的,每天吃1克左右的鹽就夠了。
三忌重“進”輕“出”。貼秋膘不光要 “吃進去”, 與此同時,把體內(nèi)的毒素“排出來”也同樣重要。寶寶應(yīng)多吃如蓮藕、雪梨、甘蔗、銀耳等有滋潤功效的食物,因為這類蔬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E,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,能提高寶寶免疫力,而維生素B1更是能促進胃腸道消化,增強食欲,使寶寶 “排”得更暢順。
由此可見,秋季應(yīng)對寶寶的身體進行綜合調(diào)理使其適應(yīng)秋天的氣候,讓脾胃的吸收功能得以恢復正常。
如何鍛煉寶寶的腸胃功能呢?谷類、魚肉、板栗、蘋果、酸奶以及各種蔬菜,都是鍛煉寶寶胃腸的好食物。它們或含有豐富的多種碳水化合物,能增加寶寶腸道糖類消化酶的含量;或能刺激對蛋白質(zhì)和肽類食物的消化和吸收;或能保持寶寶胃腸道正常的酸堿度;或可直接提供有益菌。寶寶胃腸鍛煉得好,一定會長得快快的!
寶寶突然“厭食”警惕手足口。今年3歲的丹丹在八卦嶺某幼兒園上學。上個星期開始,丹丹出現(xiàn)了厭食的癥狀。丹丹的媽媽開始以為是飯菜不合胃口,但是無論媽媽做什么好吃的丹丹似乎都不感興趣。坐立不安的媽媽趕緊帶丹丹到附近醫(yī)院的兒科檢查,經(jīng)診斷丹丹得了手足口病。接診的醫(yī)生說,近期他們接診了好幾例患手足口病的兒童,手足口病也的確進入了高發(fā)期,醫(yī)生提醒,當寶寶出現(xiàn)吞咽困難、拒絕進食時,很可能是手足口病的前兆。
寶寶食欲不佳并不代表厭食。寶寶的飲食問題是父母最為關(guān)心的,只要寶寶稍微有點吃得不好,父母立即就會擔心他長得不好或是生什么病了。但寶寶飲食問題的主要“責任人”并不是寶寶,而是父母自己,父母應(yīng)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在喂養(yǎng)寶寶時是否存在問題了。
文章來源生育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