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強迫癥的因及緩解方法

2023-09-26 10:57:15 作者:sn_yy 165人瀏覽
文章來源生育幫
文章來源生育幫 文章來源m.smpcsolutions.com網站

很多家長并不清楚孩子的習慣,當發(fā)現問題時,才發(fā)現事情的嚴重性。當孩子的習慣演變成一種強迫癥時,不僅家長們會感到痛苦,孩子內心也會十分痛苦。那么,孩子的強迫癥是如何表現的呢?金烏孕夢網的小編為大家分享了關于孩子強迫癥的相關問題,讓大家更好地了解強迫癥,了解孩子成長的狀況,引領孩子成就更好的未來。

一、小兒強迫癥的原因

1. 腦部損害引起基底節(jié)損傷的各種腦損害都可以引起強迫癥。雖然強迫癥的病因不明,但許多線索提示與額葉、邊緣葉、基底節(jié)功能失調有關。兒童強迫癥的癥狀會反復洗手。

2. 父母性格:早在1962年,Kanner就認識到強迫癥兒童多數生活在父母過分十全十美的家庭中。父母具有循規(guī)蹈矩、按步就班、追求完美、不善改變等性格特征。

3. 遺傳因素:學者Lenane發(fā)現強迫癥患者中有20%的一級親屬可以診斷為強迫癥。在多發(fā)性抽動癥與強迫癥之間存在遺傳相關性,甚至認為兩者是同一基因的不同表現形式。

4. 心理因素: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兒童強迫癥狀源于性心理發(fā)展固著在肛門期。家長要求兒童順從,而兒童堅持不受約束的矛盾在兒童內心引起沖突,導致兒童產生敵意情緒,強迫癥狀就是此期內心沖突的外在表現。

二、幼兒強迫癥常見行為

1. 再三檢查:強迫癥的癥狀是如反復洗手、洗衣服、洗臉、洗襪子、刷牙等。如果一直出現這種行為,父母要多留意一些。

2. 反復洗滌:強迫癥的癥狀是如反復洗手、洗衣服、洗臉、洗襪子、刷牙等。如果一直出現這種行為,父母要多留意一些。

3. 一直計數:很多人都有經驗,就是爬樓梯會數階梯,而孩子強迫癥可能有這些行為,反復數路邊的樹、樓房上的視窗、路過的車輛和行人。

4. 重復動作:做一系列的動作,這些動作往往與好、壞或某些特殊意義的事物聯系在一起,在系列動作做完之前被打斷則要重新來做,直到認為滿意了才停止。

三、緩解寶寶強迫癥的方法

1. 樹立信心:對于有強迫癥的孩子,家長要幫助他們自覺認識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點,指導他們當機立斷處理問題,幫助他們出主意、想辦法,克服遇事猶豫不決的弱點。

2. 多方創(chuàng)造條件:讓孩子獲得成功,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心。

3. 豐富孩子業(yè)余生活:分散孩子的注意力,以減少他們不必要的疑慮。

4. 營造和諧的生活環(huán)境:幫助患兒安排有規(guī)律的生活與工作,不要讓他們生活在沖突與矛盾之中。

5. 組織患兒參加集體性的文娛活動和一定量緊張的體力勞動:從有興趣的活動中,轉移患兒對癥狀的有意注意,使其逐漸從強迫癥狀中解脫出來。

6. 給予理解和同情:重癥強迫癥患兒,由于難以克制的強迫狀態(tài)深感焦慮和痛苦,可能產生悲觀甚至厭世情緒。對此應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同情,并做耐心細致的工作,以免發(fā)生意外。

7. 意念訓練:兒童出現不可克制的強迫現象時,家長和教師要幫助他們用意念努力對抗強迫現象,使其緊張恐懼的心情放松,并告訴他們這種行為沒有任何意義,以分散其注意力。

8. 培養(yǎng)愛好:鼓勵患兒多參加集體活動,多與外界接觸,培養(yǎng)他們多方面的興趣愛好。

9. 給予獎勵:對病情好轉的患兒,要多給予鼓勵,并給予適當的精神或物質獎勵。

10. 糾正父母的性格偏異:如果強迫癥患兒的父母有性格偏異,如特別愛清潔,過分謹慎,過于刻板,優(yōu)柔寡斷,遲疑不決等,要予以糾正,否則會影響患兒強迫癥的康復,并且不利于患兒以后的心理發(fā)展。

11. 心理疏導療法:給予解釋,消除患兒不必要的疑慮,樹立戰(zhàn)勝疾病的信心。

12. 森田療法:要求患兒對癥狀“順其自然、為所當為”而不要壓抑,采取不怕、不理和不對抗的態(tài)度,使癥狀逐漸從意識中淡化以至消失。

13. 行為療法:行為療法中的系統(tǒng)脫敏法(又稱交互抑制法)、思維阻斷法、宣泄療法、模仿學習法等對強迫癥狀都有較好的療效。

14. 溫馨小貼士:看上去,寶寶似乎患上了強迫癥,其實,寶寶是因為處在秩序敏感期,才會出現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行為。當秩序感得到滿足時,寶寶就會產生一種自然的快樂,心理上也會產生安全感。寶爸寶媽需要理解并尊重寶寶秩序敏感期的這種特殊心理,當寶寶因為“秩序”被破壞而哭鬧不止時,寶爸寶媽們就平靜地聽TA說,如果寶寶要求“重新來一遍”,只要沒有不良行為和不合理要求,寶爸寶媽們不妨耐下性子再來一次,要不然會花更多的時間去平息你家寶寶的情緒。

本文由來自生育幫
話題:

最新推薦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