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葉味辛、苦,性溫,歸肝、脾、腎經,有溫經止血、散寒止痛、調經安胎、祛濕止癢之功。臨床常用于妊娠下血、崩漏、宮寒腹痛、經行腹痛、調經止痛,止血安胎等癥,是婦科良藥,也是針灸科艾灸的必備藥。同時還可治療瀉痢霍亂、濕疹、疥癬等癥。下面,中醫(yī)養(yǎng)生保健網小編為大家介紹下艾葉對婦科病的作用。
艾的別名。見《爾雅·釋草》。《本草綱目》:“陸佃《埤雅》云:《博物志》言削冰令圓,舉而向日,以艾承其影則得火。則艾名冰臺,其以此乎?”意指將冰塊做成凸鏡可于日光下聚光取火,艾承其下,故名。
艾葉對婦科病的作用,婦科病在初期的時候并沒有什么明顯的癥狀,由此很多女性患者并不怎么重視,隨著時間的推移,漸漸滲入生活,嚴重的擾亂了女性正常的工作和生活。很多女性偏好于中醫(yī)治療,艾葉便是眾多女性常用的一味中藥,究竟艾葉對婦科病有什么作用呢?下面請中醫(yī)養(yǎng)生專家為我們詳細分析一下。QQ328925331
艾葉對婦科病的作用:
據中醫(yī)養(yǎng)生專家指出,艾葉油有明顯的平喘、鎮(zhèn)咳、祛痰及抗過敏作用,艾葉水煎劑對多種致病菌、真菌、病毒有抑制作用。此外,還有強心、鎮(zhèn)靜、利膽等作用。 臨床常用于妊娠下血、崩漏、宮寒腹痛、經行腹痛、調經止痛,止血安胎等癥。
艾葉對婦科病的作用1、宮寒不孕
艾葉120克,香附80克,黃芪150克,當歸80克,川芎100克,肉桂30克,吳茱萸30克。烘焙后共研細未,蜜調為丸,每次服6克,每日3次,鹽水沖服。
艾葉對婦科病的作用2、胎動不安
炒艾葉10克,膠珠6克,當歸12克,白芍15克,熟地黃15克,川芎10克,炙甘草5克。取水煎劑300毫升,納膠珠溶化后分3次溫服。
艾葉對婦科病的作用3、經行腹痛
炒艾葉12克,炒香附10克,黃芪15克,當歸10克,玄胡索10克,肉桂3克,炒吳茱萸3克。每日一劑,每日3次,水煎服。
艾葉對婦科病的作用4、外陰搔癢
艾葉20克,黃柏15克,花椒6克,蛇床子20克。水煎取汁清洗外陰部,治皮膚濕疹、疥癬。
艾葉對婦科病的作用5、宮血(崩漏
艾葉炭15克,膠珠10克,當歸15克,白芍20克,生地黃15克,川芎10克。取水煎劑300毫升,納膠珠溶化后,分3次溫服。
艾葉對婦科病的作用6、各種
艾葉一小把放入水中,旺火煮開換中火煮15分鐘,過濾出艾葉,用艾葉水熏洗陰部20分鐘。再用溫開水洗凈即可。按揉中極10分鐘(這樣效果會更好)。
艾葉對婦科病的作用7、習慣性流產
陳艾葉30克,雞蛋2只,先將艾葉煎湯去渣,取湯煮雞蛋,熟后連蛋帶湯1次服食,每月連服7劑,輕者連服2~3個月,重者連服3~5月。
艾葉除了內服和外用,還可以通過艾灸的方式來進行婦科病的輔助治療,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。艾灸的穴位通常是關元、子宮、歸來、八髎穴和三陰交。這些穴位幾乎可以涵蓋婦科的所有疾病。
方法:可以用直接灸的方法,也可以用溫和灸的方法還可以用隔姜灸的方法。
工具:關元,子宮,歸來這幾個穴位都在腹部與小腹部??梢杂萌郯暮凶鲆苿影?,每天40分鐘左右,三陰交,可以用單眼艾灸盒雙側同時艾灸。
特別提示:子宮穴是奇穴,一般的穴位圖顯示不出來,可以在中級和曲骨之間旁開三寸左右艾灸,就可以灸到子宮穴。主要原因也是小腹的里面就是子宮,在這里治療可以直接對準病灶,所以艾灸主要是對病灶部位的施灸,是簡單易行的一種治療方法。
艾葉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,其毒性為全草含揮發(fā)油,對皮膚有刺激,可使局部發(fā)熱、潮紅,皮膚吸收后則使肢體末稍神經麻痹;口服對咽喉及腸胃道有刺激,產生咽喉部干燥、胃腸不適、惡心、嘔吐等反應,并有頭暈、耳鳴、四肢震顫、痙攣、譫妄、驚厥、甚至癱瘓。艾草中毒能引起肝臟細胞的代謝障礙,出現黃疸型肝炎。艾油能延長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,大劑量對心臟有抑制作用,小鼠灌胃LD50為2.47ml,腹腔注射LD50為1.12m1。艾葉藥用不得超過10g,對人致死量為100g。
艾葉可以用來醫(yī)治婦科病霉菌性陰道炎:用水慢慢的熬煮,沸湯和渣盛在小桶里,再小桶上放點坐的東西直接在上面蒸半小時。要盡量把水煮沸,窗戶關牢,人一定要出大汗才行。